6月17日,在第十一届广州国际投资年会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玉印介绍了广州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超高清显示与集成电路产业项目招引培育上的重点举措和部署。
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超高清显示与集成电路产业是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关键的战略性产业集群,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年初,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市工信局迅速设立了汽车办、生物医药办、显芯办三个关键产业办公室,选配专业队伍,集中资源要素,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突出‘项目为王’工作导向,坚持‘招商引资、成果转化、增资扩产、稳商施策’一体推进,努力‘多种庄稼’,争取‘多打粮食’,持续积蓄产业发展后劲。”王玉印介绍,广州工业投资规模连续三年实现双位数增长;今年1—4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增速位列全省前列。
聚焦“招”,广州推动一批优质项目来穗落地。强化招大引强,积极招引龙头企业、重大项目,TCL华星t9、增芯、融捷锂电、高景太阳能、迈胜医疗等先进制造业项目陆续建设投产。强化产业链招商,近年来围绕汽车产业稳链补链强链,引进采埃孚电子、北醒激光雷达等一批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其中2024年以来新增对接汽车产业链项目64个,已签约40个、预计总投资超180亿元,推动广汽与华为“强强联手”,合作项目“华望汽车”落户南沙;依托广药、乐金、粤芯等龙头企业集聚一批链上企业,立足广州优质医疗资源,引进奥绿新、东泽医疗等一批优质企业落户,构建上下游企业紧密协作、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
今年1—4月,全市新增工业项目300余个,计划总投资额超760亿元。
聚焦“转”,广州推动一批创新成果产业化。结合生物医药行业特点,承接广州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健康院等创新成果转化项目,组建生物医药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加快优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牵头组建全省医疗机构产业制造中心,建设荔湾院内制剂特色产业园;出台《大力推动临床在研项目在穗产业化试行方案》,建立临床在研药械项目数据归集机制、项目评估筛选机制“两机制”,以及外地企业在穗临床项目重点招商线索清单、本地企业临床项目重点服务清单“两清单”,推动优质项目在穗转化。6月16日,全球首个模拟医学教育产业中心“珠江模拟医学产业园”在荔湾正式启幕,首批9家企业签约入驻。
聚焦“增”,推动一批存量企业增资扩产。广州印发《广州市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增资扩产工作方案》,成立市工业企业增资扩产工作小组,深入各区调研座谈,加强项目调查摸底、土地要素保障、产业载体保障,打通新增用地、提高容积率、购置(租赁)厂房、完善用地手续等四个增资扩产路径,形成落地建设一批、重点推进一批、摸查储备一批的滚动开发格局,力争到今年底推动超100个优质增资扩产项目落地实施。
聚焦“稳”,制定一批“企业有感”的稳商策略。广州强化政策引领,制定出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工艺半导体、生物医药等一批专项政策。载体方面,以“一园区一特色”为导向,培育建设首批10个特色标杆工业园,近期正准备启动征集第二批园区。广州还发布全国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地图,规划建设4个生物医药价值园,谋划建设IVD(体外诊断)产业园等,做好“筑巢引凤”。
广州更强化资本支持,组建产业发展基金,擦亮“广聚群链 湾区启航”战略性产业集群供需对接、专精特新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服务等活动品牌,撬动社会资本助力企业在穗扎根发展。
南方+记者 黄舒旻
配资推荐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