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的魏阿婆最近遇到一件烦心事,她翻出27年前的两张存单去银行取钱,结果发现利息少了一大截。这事搁谁身上都得急,那可是老人家的养老钱啊!
1997年,魏阿婆在银行存了2万元定期。那时候还是手写存单,银行工作人员跟她说"到期不用管",她就以为钱会自动续存。谁能想到27年后去取钱,银行只给了不到5000元利息。魏阿婆自己算了一笔账,要是真按自动转存来算,利息至少差2万8呢!
银行也有自己的说法。他们拿出当年的存单,上面确实没写"自动转存"几个字。银行说按照规矩,没约定的部分就得按活期利息算。两边各说各的理,调解了好几次都没谈拢。魏阿婆一着急,直接把银行告上了法庭。
法官在查案时发现个奇怪的事。2003年银行升级电脑系统,把魏阿婆的手写存单转成了电子存单。可就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工作人员漏掉了自动转存的操作。这下可好,前6年按定期算利息,后面21年却按活期算,难怪利息差这么多。
银行知道这个情况后态度立马变了。最后他们答应补足利息差额,魏阿婆也接受了这个方案。签协议那天,老人家特意从乡下赶来,把新存单仔细折好放进衣服内兜。这场持续27年的存款纠纷总算画上了句号。
这事给我们提了个醒:存钱时一定要看清楚条款,别光听工作人员口头承诺。银行系统升级时也得多留个心眼,说不定就会出什么岔子。你们说,要是魏阿婆当初多问一句,或者银行工作人员再细心点,是不是就不会闹出这档子事了?
你们去银行办业务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是不是也觉得有些规定特别让人摸不着头脑?
配资推荐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